為什么光在穿過液晶層時會改變其偏振態(tài)?
與光有關的物質具有一定的“密度”。大多數(shù)物質不會讓可見光通過。某些物質確實存在(即透明物質),但即使透明物質也阻礙了光的傳播。它減慢了速度。像許多晶體一樣,液晶材料是透明的并減慢了光線。因為液晶分子或多或少彼此平行,所以容易想象在一個方向上擺動的光比在另一個方向上擺動的光更容易通過。因此,對于平行或垂直于分子擺動的光,折射率(光在材料中傳播的速度變慢的值)可以不同。這被稱為“光學各向異性”。光學各向異性被定義為非常折射率和尋常折射率之間的差(Δn= ne-no),有時被稱為“ 雙折射 ”。
沿紅色箭頭方向擺動的光一旦進入雙折射介質,就會分為藍色和綠色(疊加)光束。在介質內部,綠波相對于藍波滯后了其波長的1/2。當光束離開介質時,它們會重新結合,產生的振蕩方向會旋轉90°(另一個紅色箭頭)。
進入透明的雙折射介質時,它將分成兩束。一個光束比另一個光束更慢,并且兩個光束甚至在材料中沿不同的方向移動。一旦光從介質中射出,兩束光就會重新結合。正是在該復合點處,由于微分延遲而可能出現(xiàn)新的偏振態(tài)。延遲描述通過透明雙折射介質后,一個光束與另一個光束相比保留了多少光束。通常,延遲以波長的分數(shù)表示。通過將層厚度乘以雙折射來計算。
雙折射:方解石晶體,顯示光分裂成兩束。每個光束具有彼此正交的偏振方向。在方解石的情況下,晶體學軸相對于表面對齊,使得兩束光通過晶體的路徑不同。